2025年6月20日,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—《立体构成》 “数智化表现”课程作业展在求真楼大厅展厅成功举办。本课程由乔继敏、綦孝文、李甲、刘振宇,四位老师共同指导,环境设计2024级85位学生参与。

《立体构成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,是一门综合性实践应用课程,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、实践性与应用性三重核心价值。本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与实践训练,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造型能力、材料运用能力以及形式美的创造能力,进而提升其艺术洞察力、空间感知力及创新思维能力。
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设计色彩、设计基础,是后续商业展览展示空间设计、建筑模型制作、装置艺术等课程的重要基础。

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传统立体构成技法与现代数智化表现技术,通过多元化的造型训练,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构成法则,建立理性的艺术思维方式,拓展艺术表现维度。特别是《立体构成》中 “数智化表现” 模块,实现了传统构成教学与数智化技术的有机融合,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段上的局限,更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和高效的技术实现路径。
本课程将传统的立体构成教学与现代数智化技术深度融合,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空间。通过数智化技术,同学们可以更快速地实现创意,及时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,从而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。

本课程不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,更突破二维平面的局限,将空间、形态、材质等元素有机整合,创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效果与无限可能性。同时,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艺术表现力,并有效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、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此次展览的最大亮点在于数智化技术的深度融入。通过数字建模、3D 打印等先进技术手段,学生们有效突破了传统材料与工艺的限制,使创意得以充分施展。3D 打印技术呈现的多样形态与效果,为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崭新体验,使其仿佛置身于作品构建的立体世界之中,亲身感受构成艺术的魅力。

这场立体构成数智化表现课程展览,不仅是对学生立体构成课程学习成果的精彩展示,更是对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大胆探索。它昭示着在数字化时代,设计的边界正持续拓展,创意的表达形式愈发丰富多彩,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维度,拓宽了其发展空间。